【#活化必列啫士街街市:首座以新聞為主題的博覽館】

於上年年底,位於香港島中環必列者士街2號的香港新聞博覽館正式開幕,為亞洲首座以新聞為主題的博覽館,向公眾介紹香港由1841年開埠以來,百年間報業及新聞業的發展和變化。

新聞博覽館前身為必列啫士街街市,於1953年興建,為二次世界大戰後第一批建成的公共街市之一,現被列為三級歷史建築。所以除了設有以新聞為主題的展覽外,此處亦有保留街市一些舊有設施,讓公眾一睹舊日面貌。

必列啫士街街市此地段曾經歷過多次變遷、建築重建或改建。街市部分位置曾是美國公理會佈道所的舊址,於1883年創立,孫中山先生同年來港求學時,便是在這裡領洗,獲賜教名「日新」,後改為「逸仙」。其後三年,他曾於佈道所居住。於1901年,教會搬往必列者士街 68 號。而二戰後,為了替代二戰期間遭受破壞的街市,及應付香港人口增加的需求,市政局便於此處興建街市。

必列啫士街街市樓高兩層,地下設有26個檔位,主要銷售魚類及家禽。一樓設有33個檔位,販賣肉類及蔬果類。二樓則作為管理員和雜役的宿舍及行政辦公室,有樓梯通往天台。於1969年,街市曾進行改建。一樓分出部分地方改建為有蓋遊樂場,另外加建了兩條橋連接至永利街。

必列啫士街街市內部(2015年)(照片來源:Wikipedia)
街市頂層設兒童遊樂場(照片來源:Wikipedia )

而選址此處活化成新聞相關的教育中心,則與此區的過往歷史有所淵源。華人報業其中一個發源地便是香港島中區。於八、九十年代,有很多報社早期的辦事處都設立在此,例如南華早報、大公報、文匯報、華僑日報等等。新聞博覽館除了介紹本地傳媒業發展及歷史之外,亦有展出舊新聞器材、片段及剪報等等。

留言 COMMENT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