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前提及過,華人報業其中一個發源地便是香港島中區。於八、九十年代,有很多報社早期的辦事處都設立在此。必列啫士街街市現活化成香港新聞博覽館,十分能反映此地區相關的歷史。除了在美國華盛頓所設立的Newsuem外,若算以新聞為主題的博覽館,香港新聞博覽館便是亞洲的首座。
介紹過必列啫士街街市的歷史及建築特色後,相信大家應該亦都關心活化過後,建築內到底作了甚麼新改動,博覽館現在不同展廳正有甚麼珍貴的展品呢?
首先,博覽館地下層設有多個專區,分別介紹建築前身——必列啫士街街市的歷史,以及香港不同媒體的發展及歷史,包括報紙、電視、電台、新媒體等等。參觀者能看到經仔細復修後、十分具保存價值的舊報紙,以及昔日不同珍貴的器材。另外有展區以新聞的題裁作分別,包括財經新聞及娛樂、體育、賽馬新聞,以介紹香港新聞業百年來的變遷。而街市保留下來的劏雞房則位於育嬰室及緊急出口旁邊。




若大家有留意本專頁的文章的話,早前向大家介紹的甘棠第,現為孫中山紀念館。而由於街市部分位置前身為美國公理會佈道所,孫中山曾在此領洗及居住,博覽館一樓亦同樣有介紹孫中山先生在香港相關的歷史及足跡。除此之外,此層亦設有商店售賣與新聞有關的書籍及紀念品。博覽館兩層亦設有不同互動體驗館及遊戲,供參觀者體驗新聞如何製作。






既活化為新聞博覽館,此地方的確有助保存香港報業的文化遺產,承傳香港新聞業。惟可能由於開幕不久,博覽館內並沒有太多參觀者。另外,此活化項目同樣可保育具六十多年歷史的必列啫士街街市,主要建築外部設計及結構變化不大,惟由街市保存下來的設施的確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