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 0 items

尋 蹤 覓 蹟

古蹟│攝影│歷史│文化

  • 主頁
  • 文章
  • 商品
  • 聯絡我們
  • 關於我們

分類: 北區

北區, 新界

【「印度廟」非印度廟 皇后山上啹喀兵營】

09/04/202106/06/2021by discoverhkheritage
【「印度廟」非印度廟 皇后山上啹喀兵營】

早前和大家走訪過龍躍頭文物徑,介紹了一系列的傳統圍村以及中式建築,但其實在這個原居民開山立業的地區,也曾經有外來宗教建築的存在,在皇后山山上就曾經有一個以尼泊爾踞喀兵為主的駐港英軍軍營。

北區, 新界

【三進兩院式公祠——松嶺鄧公祠】

12/03/202106/06/2021by discoverhkheritage
【三進兩院式公祠——松嶺鄧公祠】

松嶺鄧公祠為三進兩院式建築,是當地甚為重要的場所之一。公祠門前有對聯一副,意指祠堂座落於擁有五朵芙蓉之稱的龍山之下,而鄧族則起於江西的吉水縣

北區, 新界

【松嶺鄧公祠:公祠背後的皇族故事】

10/03/202106/06/2021by discoverhkheritage
【松嶺鄧公祠:公祠背後的皇族故事】

鄧氏後人在戰亂中拯救一名姓趙的孤兒,後來把她許配給兒子鄧自明。後來才發現,這位神秘的女子竟然正是宋室公主。

北區, 新界

【粉嶺最具規模的祠堂——松嶺鄧公祠】

08/03/202106/06/2021by discoverhkheritage
【粉嶺最具規模的祠堂——松嶺鄧公祠】

松嶺鄧公祠位於老圍與祠堂之間,大約建於1525年(公元十六世紀初),用以紀念開基祖鄧松嶺公,是當地鄧氏的宗祠。除此之外,它亦是粉嶺區內規模最大合利是最為悠久的祠堂。

北區, 新界

【曾經的天主教社群彌撒地、今日荒廢的古屋——龍躍頭石廬】

02/03/202106/06/2021by discoverhkheritage
【曾經的天主教社群彌撒地、今日荒廢的古屋——龍躍頭石廬】

繼續和大家走訪龍躍頭的五圍六村,提起這條文物徑上的古蹟,大多觸得及看得到,唯獨是在崇謙堂東面的圍欄之內,就在這樣一座雜草叢生的古舊建築,既沒有發展又不向外開放,充滿神秘色彩。

文章導覽

較舊的文章
較新的文章




Instagram

【大欖蓮花山公立學校 —— 被遺忘的 【大欖蓮花山公立學校 —— 被遺忘的山村學校】

從荃灣港安醫院出發,沿元荃古道郊遊徑走轉至蓮花山,有一所隱藏在山林之間的離奇廢屋,正是大欖蓮花山公立學校。

這所於50年代由政府與蓮花山的村民興建的山村學校曾是當區莘莘學子讀書識字的場所,但後來去到80年代因為新市鎮的發展而被取代停辦。如今荒廢多年的蓮花山公立學校被雜草、叢林包圍,昔日的課室瓦礫橫樑已倒塌一地、曾經的圖書館亦化身為「樹藤屋」、往昔孩童玩樂的「水泥滑梯」如今已經廢校打卡的「標記」。
【北河街58號:鬧市中佇立的戰前唐樓 【北河街58號:鬧市中佇立的戰前唐樓】

乍眼看,北河街58號好像沒有什麼特別,在人來人往的街道上甚至會被忽略。但其實它默默地訴說著香港的戰前歷史。

唐樓樓高三層,屬於戰前唐樓,同時亦是香港現存僅有的直角轉角唐樓之一。說到轉角唐樓,大家可能會先想到附近的雷生春。畢竟它由於活化計畫而經常出現在大眾視線,但其實北河街58號的歷史價值不比雷生春遜色。樓宇是深水埗首位發展商李炳在區內所建的樓房之一。它的前身為「成豐押」,但1970年搬離後便由「大金龍參茸藥材海味公司」接手至今。

樓宇的二樓和三樓各設有露台,天台設有矮牆,而面對大南街一面的三樓更設有一個窄而長的露台。這類型建築風格在香港實屬罕見。即便經過近一百年的時間,樓宇仍然屹立在深水埗,繼續它的時代使命。現時,唐樓已被評為二級歷史建築。
在 Instagram 上追蹤
  • Facebook
  • Instagram

Hong Kong Heritage. 2022©

尋 蹤 覓 蹟
本站採用 WordPress 建置 樣版: Olsen.
 

載入迴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