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聖母無原罪主教堂位於半山堅道,擁有約130年歷史,現為一級歷史建築。若大家由地鐵站步行至此的話可要行經長長的斜坡。但可以一睹座堂的壯麗及裡面別具特色的彩繪玻璃窗,一定不枉此行。
現在大家見到的聖母無原罪主教堂於1883年開始建造,但此聖堂的歷史可追溯至1842年。香港自1841年開埠後,教宗額我略十六世把香港島發展成為「宗座監牧區」,若瑟神父被委任為首任宗座監牧。在他的計劃之下,新的聖堂於1843年建成,當時位於砵典乍街及威靈頓街交界。聖堂於1858年開始進行擴建,惟翌年聖堂將完成重建之際,工地一場大火將整座聖堂燒毀。完成籌集重建聖堂的籌集工作後,1860年,聖堂在原地重建。1872年,不幸地聖堂旁的樓宇又再次發生火災,火勢差一點蔓延到聖堂,幸好最後得以保留。
後來由於聖堂附近開始變得擁擠,當時的神職人員認為環境不宜繼續作為聚會的地點,當時香港首任代牧高主教決定在忌連拿利道(即今日的堅道)的一處山腰另建聖堂。位於原址的聖堂於1886年被商家購買後被拆卸,而新的聖堂則在1888年建成。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其間,聖堂的一條石柱被日本的炮彈擊斷。除此之外,比較起其他的教堂,由於聖堂被視為意大利的資產,所以並沒有受到日軍太大的破壞。
直到2002年,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了進行大規模的重修保育計劃,耗資110萬美元。整個工程獲得2003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文化遺產保護獎的榮譽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