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西洋會百年變遷的奠基石】

有天途經雪廠街,突然瞧到一座建築的入口處有三塊奠基石,讓人不禁好奇它們背後的歷史故事。原來他們正正見證了西洋會在香港超過150年的歷史。

西洋會於1866年正式成立,原位於中環些利街,是服務在港葡萄牙籍社群的會所,提供飲食娛樂,當時亦有髮型屋、劇院、圖書館及交誼室等設施。而當時在堅道及羅拔臣道居住了很多由澳門來港發展的葡萄牙人,西洋會於是成為他們一個重要的交流據點。

後來十九世紀末,原位於中環些利街的會址出售,西洋會遷址至現時雪廠街位置。但由於經費問題、葡萄牙的政治動盪和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在1920年12月17日才正式進行奠基儀式。在二戰期間,西洋會有會員組成志願防衛隊對抗日軍;淪陷期間,西洋會成為葡萄牙籍難民的避難所。後來戰後時期及由於中國政治動盪,有不少葡萄牙籍人由澳門及中國來港,西洋會便在服務在港葡萄牙籍的社群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1964年西洋會建築重建,1967年竣工,共12層,會所樓層在第8至12層,其餘樓層則租給了不同機構或團體,如匯豐銀行及香港政府等。至到1990年代中,西洋會決定再次進行重建,並於1996年拆卸,在原址重新改建成一座27層高的建築,西洋會在最高5層,其餘樓層則作為辦公空間出租。

西洋會只准許持有葡國護照及葡萄牙血統的人入會,會員亦須嚴格遵守服裝規定、會員操守等規則。而西洋會最初只招待男性商人或精英,後來西洋會在2003年,廢除該規定,准許女士進入及成為會員。

留言 COMMENT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