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古典主義:終審法院大樓的建築特色】

雖然終審法院大樓不作開放,內部已進行改建,然而被列為法定古蹟的大樓外部建築極具特色,採用新古典主義建築風格,值得花時間慢慢欣賞。也許明天就是個好時機,一同前往該區順道留意一下!

終審法院大樓樓高三層,以花崗石建造,仿效古羅馬及希臘的建築設計而建造。地基用以1447棵杉木作為樁柱。大家對大樓最深印象應該是地面的柱廊,由愛奧尼亞式圓柱及多立克式圓柱支撐及組成,每根約十七米高。而陽台及遊廊亦因應香港的炎熱氣候特意加闊,幫助散熱。最有趣的是,1903年大樓進行奠基儀式時,基石底下埋藏有數份當年的報章,還有一些本地鑄造的錢幣。甚麼時候它們會重見天日,就不得而知了。

大樓中央穹頂位置由雙層鋼架和桁架內部結構支撐,四角裝飾有尖塔,頂塔上嵌有青銅製的都鐸皇冠雕塑,代表著英王愛德華七世的御冠,以象徵大樓建於這位英王的在位時期。樓頂亦可以見到中西合壁的建築特色,在中央穹頂兩旁可見到各有一座傳統中式建築常見的金字屋頂,以中式兩層瓦片鋪設,以適應香港多雨的氣候,避免雨季時有滲漏問題。整個屋頂的托架用以中國傳統的柚木而成,支架則為鋼製T字型,穩固承托。

大樓面向皇后像廣場的中央門廊上面有三角楣飾,刻有「Erected AD MDCCCCX」(公元1910年豎立),左右兩旁各有一個刻字「E」及「R」,以圓環襯托,代表著英王愛德華七世「Edward Rex」的縮寫。

另外,為了以迎合法院的理念,設計有不少秩序及公平的象徵,如對稱設計的門窗、排列有序的圓柱、及三角楣飾頂部的女神雕像。這位雕像為希臘泰美斯女神,高2.7米,代表著公義。雕像右手持著天秤以代表公正;左手持著劍,有權力的象徵意義。另外,雕像被蒙上雙眼,象徵著大公無私的法律精神。這位女神雕像設於面向皇后像廣場的入口之上,當時此入口是供犯人使用,意味著他們能得到不偏不倚及公正嚴明的審訊。(面向昃臣道的兩個入口則為司法常務官、文員和法官專用。)

2 thoughts on “【新古典主義:終審法院大樓的建築特色】

留言 COMMENT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