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新界北區粉嶺的粉嶺圍作為建於明朝萬曆年間的古老圍村,具有古色古香的建築風格,不少具歷史意義及價值的部分依然保存了下來。







現時粉嶺圍可分為三個部份,由原來的中心村,慢慢對外擴展,形成了正圍、南圍和北圍,時至而今圍村仍保持著基本的格局,圍村、禾埕、半月池和護城河。粉嶺圍外觀呈方形,由高約二丈,即約七米的圍牆圍繞,牆基以花崗石建成,加強硬的青磚覆蓋於上。圍牆上設有炮樓和炮孔,原來的圍牆及壕溝已被拆除和填平,留下的只有圍門、門樓、兩個碉堡及門前的風水魚塘。圍門上有白色成品字形的三顆圓點,有一說為因為風水才加上的,亦有相傳其為彭氏家族徽號,還有一說是個「品」字,而事實無人得知。圍門上亦有對聯「前環鳳水 後擁龍山」形容粉嶺圍前呼後擁,具財雄勢大之格局。
北圍北便村的彭氏宗祠平日重門深鎖,只在祭祀才開放。而彭氏宗祠建於彭氏遷居之後,於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 移位重建,咸豐四年(1854年)重建,並於光緒十年(1884年)祠堂再度重建。宗祠是兩進式建築物,規模較其他新界大氏族的家祠小。建築風格相當精緻,屋簷前有華麗的彩繪檐板,門前樑柱以花崗石製成,樑上為色彩鮮豔的令栱科木刻配以精美陶塑,外牆壁頂上有生動的水墨彩畫。彭氏宗祠同時保留了豐富中國家祠傳統文化及藝術品的建築物,因此現被列作一級歷史建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