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首批殖民地建築:前法國外方傳道會大樓】

前法國外方傳道會大樓位於中環砲台里,它的外觀總給予人一種莊嚴神聖的感覺。早於1842年,首任港督砵甸乍命人於美利軍營旁的小山崗興建一座永久官邸以及陸上辦事處。起初,這座樓高兩層的建築被名為「莊士敦樓」。在副總督莊士敦離港後,建築被政府租用作總督的臨時官邸。直至大約1860年,建築進行擴建工程,加建至三層。其後,大樓於1879年和1915年分別被庇理羅士和法國傳道會購入。在1917年改建工程完工後,便成了與現今外型相若的建築。當中最顯著的改變莫過於大樓西北方新建的圓頂小禮堂,而大樓亦正式改名為「法國傳道會大樓」。

日軍侵佔香港期間,它曾用作日本憲兵總部。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當時的香港布政司(回歸後改為政務司司長)詹遜於大樓成立臨時香港政府總部。自1953年,大樓更先後成為教育司署辦事處、維多利亞地方法院、最高法院和政府新聞處的辦事處。香港回歸後,大樓則被改建成為終審法院,是香港脫離殖民統治的重要標誌。2015年後,終審法院遷往舊最高法院大樓,而大樓則租借予法律相關組織使用。

前法國外方傳道會大樓於1989年已被列為法定古蹟,可見其歷史價值的確在香港佔一重要席位。

One thought on “【香港首批殖民地建築:前法國外方傳道會大樓】

  1. The First Stone of the FMB was laid on 24 March, 1917. However, the building was officially in use on 21 April, 1919.

留言 COMMENT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