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初把廟宇選址在海邊的一個小山丘上有居高望遠的好處,廟宇坐東南向西北,與長洲玉虛宮相同。古廟原是兩進三間式建築,但後來擴建,興建一間房子供廟祝使用。於是,這裡與一般的兩進三間式建築有點不同,可是大致上又有相似的結構。







作為一間古廟,廟宇的外表偏向簡樸。雖然經歷了超越兩個世紀的時間洗禮,建築的泥雕、石雕和木雕均保持良好狀態。廟宇有一組於1897年(即光緒丁酉年)所製作的瓦脊,設計靈感來自於《封神演義》。
廟內的正中央擺放著洪聖大王的神像,兩旁則是龍母、觀音、太歲和華陀。雖然整間廟宇不見古碑文。但門柱神龕有數幅對聯。觀音神龕上寫道「英氣憶當年前驅莫敵,威靈在茲土有感皆通」。而入門可見的神龕上則有對聯曰「門司福海宇,官守德洲寰」。除此以外,廟內也有一座1813年(嘉慶十八年)的古鐘,上面刻有「長洲港洪聖大王案前」的字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