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逢提起吉慶圍,相信最廣為人知的定必是鐵門事件。1899年4月,英政府初接管新界時,錦田村民不知道清政府與英國訂有租借條約,不甘被英政府佔據、怕失去家園,而據守吉慶圍。吉慶圍之村民最後關閉鐵門,以圍牆和護河抵抗。最後,英軍就以重炮射擊鐵門,攻入圍內。英軍於當時佔領吉慶圍後,拆下鐵門並運送到英國作戰利品。
直至1924年,鄧氏族人鄧伯裘重提舊事,向香港總督史塔士,即「司徒拔」(Sir Reginald Edward Stubbs, K.M.G.) 請求歸還。港府把事件轉達英廷後,終於在愛爾蘭尋獲鐵門,並將其運送至香港。至翌年1925年5月26日,香港總督史塔士(司徒拔)親臨開幕啟用典禮,舉行交還鐵門儀式。今天我們便能看到吉慶圍入口處有一碑誌記念此鐵門事件。
據說其紀念碑於日治時期受到破壞,因此後來曾作出復修,於入口處的牆上以中英文對照立銅刻碑紀:
「本圍村之居民,本圍村之居民,悉數爲鄧氏族人也,考其先祖,遠在八百年前,避亂自中國江西省,移殖至此聚居,時值公元十三世紀。鄧氏族人有蔽護宋末皇族,並與宋帝皇姑成婚者,所誕後裔,適爲近區各鄧氏支族始祖。迨至一八九八年,中國租讓新界,本圍村良民,閉閘自守,遂招致本圍惟一門路之鐵閘,蒙昝掠去。及後幾經追尋,自愛爾蘭境內運回,璧歸本圍,以表友善。並於一九二五年治儀式典禮復設,重生光輝。今之鄧族居民,仍有事農耕耘圍周之禾田菜地者,所居圍村,尚具護城河,圍牆無缺,矗立如故,誠二百年前廣東盛行之典型防盜自衛設備最完整之古跡也。」
今天到此參觀的話在入口處很容易就能看得見,大家有時間不訪去看看這個古老圍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