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步光,半步影,光影之間八十年古與今。屹立在元朗八鄉88年的江夏圍,現為三級歷史建築,當中建築的規模以至是造工的細膩程度,都是同類客家建築中的貝闕珠宮。


大宅以「江夏」命名,談到二字,其實就是一段飲水思源的故事。「江夏」實為湖北安陸的江夏郡,曾是屬於黃姓氏族的郡望,早在春秋年間潢川地區就建有「黃國」,後來被楚國所滅,黃氏後人分散各地。故此單在元朗區內,就有橫洲江夏堂、八鄉江夏圍等以「江夏」命名的建築物。






這座位於八鄉江夏圍大宅雖然早已荒廢,但仍流傳着不少口耳相傳的故事。建於上世紀三十年代的江夏圍大宅,是由當時黃金商人黃仿僑擁有,建築整體由主樓「源遠堂」、工人宿舍「瑞寓」、「江夏圍」的門樓、屋前花園以及早已被填平的風水池組成。單是從門樓處觀察,就可察覺到江夏圍氣派非凡。昔日的這所客家大宅,大門上方的門匾,是用上上海批盪作為飾面,「源遠堂」三個字更用上凸顯的金箔,正是當年的富貴氣象。兩旁門聯「源思祖澤、遠樹家風」,所謂源遠綿長正是表達了傳統客家人的思想。






由於屋主黃仿僑是印尼的華僑,在海外見識過不同種類的建築物,故此在建造江夏圍的時候,亦將這所中式大宅融合不少西方元素,如大門兩旁既備有仿羅馬石柱,柱頂亦雕有兩隻栩栩如生的中式獅子。
江夏圍的命途多舛,屋內曾經同時住上二十人,大宅工人亦是金錢圍的村民,在日佔時期由於元朗凹頭警署遭日軍破壞,大宅就一度被徵用為八鄉警崗,直至一九五三年新警署落成後,黃氏一家方可重新搬返江夏圍。只是,到了上世紀六十年代,江夏圍的主樓改用作各類廠房並有租客遷入,大宅自此就經歷不少重大的變化。八十年代,黃仿僑的孫兒移民到海外,就只餘下黃瑞麟居住在江夏圍工人宿舍。
其後,黃氏將「江夏圍」出售予恒基地產,大宅一直保留至今並且進行活化復修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