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飾派藝術風格建築——馬禮遜樓】

馬禮遜樓樓高兩層,驟眼一看似是用花崗岩石建成,但其實它只是被抹上一層泥灰再刻上巧工側線另它看起來像石。大樓屬於裝飾派藝術風格的建築,此建築風格在30年代十分流行。裝飾藝術是許多不同風格的混合體,既互補同時又會互相衝突。大樓正門置於凹入的開間,頂部的設計十分細緻。

屋頂為塔樓式結構,廡殿式(兩側沒有山牆,正脊前後左右四面都是斜坡)的屋頂舖上青釉中國式瓦片,有兩層被髹上紅漆的挑出椽子,形成被寬邊圍繞的懸臂式屋簷。另外,每個角落更有模壓的斗拱。廡殿和屋脊飾有不同的幾何形狀設計和獸形化的龍狀青釉裝飾。這些都是周初和商代流行的建築特色。

大樓內部亦有吸睛的設計,例如當時非常流行的門窗設計和熟鐵扶欄的木樓梯等。大部分的原始設計都得以保存。如此風格的建築在香港已難得一見。

留言 COMMENT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