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古典主義及裝飾藝術主義——保良局中座大樓】

保良局中座大樓建於1932年,由奇勒及姚得中則師樓設計,姚得中當時兼為保良局總理。大樓呈現兩種風格,分別為新古典主義以及裝飾藝術主義風格,內部更有著古色古香的中式建築特色,中西美學完美融合。

中座大樓樓高兩層,左右兩側對稱,設計簡潔且實用。外牆以粗琢石工飾以橫刻,加強線條感。正門為一個中央塔,屋頂為圓頂並設有旗桿,屋頂之下及正門各處有著束棒的浮雕裝飾,同樣有著有著權力及公共機構的象徵。束棒是一束紮著木條的棒,源自於古羅馬時代。而從舊照可見,正門入口處最初並沒有門廊,是後來於1950年代初加建,供避雨或避暑之用。門廊支柱為西式建築風格,並鑲有傳統中式的石刻對聯。中座大樓的地板和牆身採用各種不用顏色的水磨石,另外多處可見中式風格設計,包括蝙蝠裝飾、石刻對聯及碑文。

建築內部主要可分為福利部、保良局博物館及何東太夫人紀念堂。

保良局歷史博物館其位置原為總理會議室,供召開董事會會議及辦公之用。門口房間的部分在1930年代曾是候訊室,準備入局的婦女或兒童會在這裡錄取口供和身世。博物館現時主要介紹保良局的歷史及演變,並置有紀念碑記,包括多幅任滿碑記,刻記有每屆董事會任滿一年期內的大事,並鑲有時任總理的瓷相。

何東太夫人紀念堂位於地下大廳,一般稱為關帝廳,供奉有關帝畫像,每年關帝誕的祭祀儀式會在此處舉行。大廳內還有曾經捐款建局的善長的瓷像,均由景德鎮的工匠手繪燒製。除此之外,廳內還有不少名家書寫的對聯,更添文人氣魄。大廳供接待嘉賓、主席選舉、畢業典禮、領婚儀式、點算賣旗善款等活動之用。

留言 COMMENT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