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沙咀第一間天主教堂 —— 玫瑰堂(一)】

玫瑰堂位於尖沙咀漆咸道南,是香港難得一見以粉紅色和白色為主調的聖堂,莊嚴之餘,亦帶有溫柔的氛圍。玫瑰堂至今已有百多年歷史,是尖沙咀第一間天主教堂,亦是九龍區歷史最悠久的聖堂,現為一級歷史建築。

於1900年,因當時北京發生義和團事件,英國從印度調派了幾營軍隊到香港,駐紮九龍。為應付英軍中的天主教徒的需要,德若翰神父(Spada, Giovanni M.) 借用了嘉諾撒仁愛女修會的厄瑪塢房子,作舉行主日彌撒之用。厄瑪塢房子原是一座平房,主要為大眾提供教育、醫療和孤兒院等服務。

1901年,教區在尖沙咀興建了一座小聖堂,可容納約八百人。後來居住在尖沙咀的外籍人士越來越多,即使英軍駐兵已返回印度,小聖堂依然不敷使用。後來1903年,得嘉諾撒修院讓出部分土地,並得到葡萄牙籍教友甘曼斯醫生(Dr. Anthony Gomes) 慷慨捐款,教區在該處興建新聖堂,於1905年建成,奉玫瑰聖母為主保,名為「玫瑰堂」。

玫瑰堂建成多年來進行了多次加建及維修。1906年,聖堂的木製的祭台改爲雲石祭台,經樓安裝了管風琴及在鐘樓安裝了巨型銅鐘,同時亦興建了露德聖母巖洞。1913年聖堂兩側加建了通道及祭衣房。在日本佔領期間,聖堂內的大鐘曾被出售,直至1948年,得到一位意大利藝術家捐贈補置。1950年,聖堂進行了擴建工程。直至1980年代,建築變得殘舊,並出現嚴重漏水問題,2003年,玫瑰堂進行復修工程,並去除破壞了原有建築特色的結構,成為我們今天所看到的模樣。

One thought on “【尖沙咀第一間天主教堂 —— 玫瑰堂(一)】

留言 COMMENT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