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當經過坪石邨,不難會發現一座顏色鮮豔的建築物,它就是牛池灣三山國王廟。香港共有六座三山國王廟,而牛池灣三山國王廟則是其中歷史最為悠久之一。
當年客家人由內地遷徙而來的同時,他們把家鄉所信奉的神明也一同帶來,三山國王就是其中一個例子。此信仰源自潮州,其中「三山」指的是位於現今饒平縣的三座名山──獨山、明山 、巾山。關於三山國王的傳說多不勝數,其中一個是有關隋文帝麾下的三位將軍,分別是連清化、趙助政及喬惠威。他們生前屢立功績,死後多次於潮州顯靈,幫助宋帝擊退敵人。當宋帝想答謝他們時,卻只見三座大山。於是,他便封其為「三山國王」。廟宇兩旁的門聯上寫道:「蹟著潮州,凜凜威風扶宋主;靈昭坪石,巍巍廟貌鎮山河」,描述了「三山國王」的事蹟。






其初建年份雖然難以追溯,但正門石額和正殿副樑刻有「庚戌冬重修」及「宣統辛亥年孟春月建造吉旦」字樣。由此推斷該廟宇可能於1910至1911年間建成。雖然「三山國王」本有三位,但該廟宇只有一尊神像,左右分別供奉太歲和玄壇。左偏殿為三山國王廟值理會辦事處。而右偏殿曾設辦書塾,後改名為龍池小學,於1960年停辦。屬三級歷史建築的三山國王廟是一座私人廟宇,與其他廟宇不同。時至今日,它仍然由牛池灣三山國王廟值理會管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