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擁有過百年歷史的一條村落,大坑這個小社區有許多充滿歷史價值的建築。這裡原來是一條非常傳統的小村落。曾經,浣紗街有一條從畢拿山流下的大水坑,一直延伸至維多利亞港。村民都會在這個大水坑裡洗衣服,而這裡也被人稱之為「大坑明渠」。
早前跟大家介紹過外型獨特的蓮花宮和被活化成火龍文化館。它們都是歷史非常悠久和對當地居民意義深重的建築。但其實只要你遊走在大坑的大街小巷,你總會發現一些沒有被大家看見的有趣建築。位於書館街4號的建築外型與周遭唐樓格格不入,牆上斑駁的痕跡透露出其歷史。從外觀上看,不難發現裝飾藝術設計的建築特色。其實這座建築早於30年代已建成,相當有年月。其歷史價值絕不比同一條街上的12號遜色。
門外放滿碧綠青翠的植物,可見有人刻意打理。在香港,有許多擁有悠久歷史的建築都未能被列為官方的歷史建築,但確實有一群人正默默地守護這些建築,使它們不至於被歲月摧殘,最後被淘汰。而有幸被注意到的它們則繼續留守原地,訴說著香港的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