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銅鑼灣市中心的一條馬路交界處,矗立著一座紅磚綠瓦的建築,外觀極具中國宮殿特色。可是正中的十字架,卻顯然表示著這建築背後的宗教,與其古色古香的外觀迥然不同。以中式建築風格包藏著西方信仰,這種中西交融,實屬難見。







這座建築為聖公會聖馬利亞堂。20世紀初,香港聖公會教區在銅鑼灣設立了晏氏棲留院,收容一些無依無靠的婦女。而當時倫義華主教在銅鑼灣以960元購入一塊地皮,並以3,550元興建小禮拜堂,定名為聖馬利亞堂,供晏氏棲留院的婦女及教友作聚會及崇拜之用。
最初聖馬利亞堂附近人口比較稀少。後來該區開始發展,鄰近又有小型工業區,信徒日漸增加,聖馬利亞堂逐於1930年代進行建堂計劃,向政府購入約6000尺土地,於1936年開始興建,並於翌年竣工。而由於當時中國教會倡教會本色化,以融入在地文化及社會去傳揚基督教,於是在設計教堂方面採用了中國古典風格。
1940年聖堂前面的地段被政府收回,並補回後面地段,聖堂後方建成新座利黃瑤璧樓。聖馬利亞堂於2009年被列為香港一級歷史建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