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澳古蹟遊:超過三百年歷史的楊侯古廟】

第一站帶大家到已經超過三百年歷史的楊侯古廟。楊侯古廟建於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比大家較為認識、位於九龍城的侯王廟還早三十一年建成,現為法定古蹟。盡管此古廟曾進行多次翻新工程,但原有的格局面貌仍能被保留下來,屋脊上及廟內的石灣陶瓷公仔及木雕等建築裝飾,雕工精巧,廟內更保存有多件歷史文物,實為罕見,十分值得欣賞及考究。

古廟主要供奉著名侯王,即南宋忠臣楊亮節,為南宗宋年的國舅,封為侯。當時,南宋受到元朝攻打,蒙古人追殺宋帝,楊亮節為保護宋端宗及宋帝昺輾轉逃至今日的香港。惟逃難期間不幸病逝。楊亮節死後被封為楊侯王,人民為記念他染病期間仍忠心護駕抗敵,建立廟宇供奉祭祀。而除了侯王外,廟內亦有供奉北帝、關帝及洪聖。

楊侯古廟為一座兩進三開間式建築,以青磚、麻石及木材建成。古廟主要分為主建築及左右偏殿,以小巷隔開。正門立面為凹入式,由麻石柱支撐。最吸引人注目的就有造工精巧的石灣陶塑公仔,於前殿屋脊、天井旁兩廊外圍的矮牆均可見到。它們形象多以粵劇戲曲或神話中的瑞獸及人物為主,如龍及彩鷥等。前脊有雙龍定火珠及有關於宋太祖趙匡胤的陶塑,天井旁的陶塑則是取材自封神榜及鍾無豔的故事。廟內亦有大量木造雕刻值得留意,它們多為吉祥圖案或植物,雕工十分精致。而楊侯王古廟內的鐘,刻有「康熙三十八年」字樣,藉以推測此廟建成之年份。除了建築裝飾之外,廟內的亦有兩件文物在香港甚為罕見,可謂鎮廟之寶。在主殿內有一對對聯,於光緒三年(1877年) 刻製。另外,廟內還有一塊鉛錫合金鑄成的牌匾,於光緒七年 ( 1881年 )製成。

大澳楊侯古廟至今屹立了三百多年,分別於1877年、1932年及1988年曾進行維修工程,主殿的水泥地磚應為後來新鋪砌的,但古廟大部分原貌仍能保留下來,變化不大,至今狀況仍非常完整。而適逢每年侯王誕及與古廟有密切關係的大澳端午龍舟遊涌,大澳居民多會休息數天,積極參與節慶及賀誕活動。

留言 COMMENT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