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城門水塘的工程一共分成三期進行,第一期工程完成時水塘水深200呎,可儲水9億加侖;第二期工程在1935年展開,當中就將主壩由115呎加高至275呎及加建82呎高的菠蘿凹副壩。首兩期的工程完工後,由於落成年份正好是英皇佐治五世登基25年,於是水塘亦曾經易名為銀禧水塘。

上城門水塘第三期工程於1935年9月展開,這次的工程對香港而言可真算是史無前例。上城門水塘原本的功能是為九龍居民提供充足食水,但由於港島人口在30年代不斷增加,為應對食水需求,第三期工程就是興建海底輸水管到港島並在1939年完工,水塘全期耗資950多萬港元。






提起這個水塘,大家可能都會想到本港僅有兩塊的水塘紀念碑,假如大家細的可能都會發現碑上有奇怪的文字!原來在紀念碑的下方寫有一句拉丁文「Nisi Dominus Frustra」,這句拉丁文是出自《聖經》中的《詩篇》127篇第1節,意思是指「若不是上主,一切皆徒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