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新界的西北面,早在清朝年間就已組成一個名為「達德約」的互助組織,對一片接近170個成員村員所覆的地域,當地人用「三山二鬱一洲」概括。所謂「三山」就是屏山、山廈以及橫台山;「二鬱」是蚺蛇鬱和掃管鬱;當中唯一的「一洲」就是橫洲。
橫洲一詞最早出現在康熙廿三年杜臻所著的《粵閩巡視紀略》,在道光二年阮元《廣東通志》亦有提到「橫洲汛」。早年的橫洲只是元朗舊墟的一處瀕海山崗,三面由澤地包圍,看似橫於海上的山嶺,因而得名橫洲。
時至今日,滄海桑田,昔日臨海的山崗已成為六條鄉村的所有地,包括東頭圍、中心圍、西頭圍、福慶村、楊屋村、林屋村。當中楊屋新村、永寧村及鳳池村早前就因為元朗橫洲第一期公屋發展而踏入第一期發展收地限期,將會在7 月 29 日開始陸續清拆。在橫洲三村最後的時光,尋蹤覓蹟將會帶大家走訪村中的歷史建築,認識鄉村的人和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