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田梓:聖若瑟小堂的前世今生】

天主教傳教士於1841年到香港傳教,而鹽田梓村亦被喻為天主教在香港最早發源的地方之一,此可追溯至1864年,宗座外方傳教會會士和神父(Fr, S. Volonteri)及柯神父(Gaetano Origo)到訪鹽田梓,向當地村民傳道,講解天主教的教義。1866年的秋天至聖誕節期間,村內共有40名村民領洗;直到1875年,鹽田村所有村民領洗,可謂當時已成為「天主教教友村」。

DSC08794.jpg
鹽田梓村首座聖堂舊址
DSC08791
鹽田梓村首座聖堂舊址

1879年8月,天主教聖言會中國傳教士聖福若瑟神父前往鹽田梓傳教,期間村民捐出土地給聖福若瑟神父居住及作聖堂之用,並奉聖福若瑟神父為主保。聖福若瑟神父於1881年離開了香港,前往中國山東繼續傳教的工作。1892年,村內共有天主教教徒110人。而直至現在,香港有兩位天主教聖職人員及五位修女都是來自鹽田梓,包括有陳丹書神父,以及陳志明副主教。

637856373_m.jpg
天主教聖言會中國傳教士聖福若瑟神父
DSC08787
聖福若瑟神父雕像

1890年,居民於島上建立了第二座的聖若瑟小堂,取代原本的聖堂,主要為進行村內的宗教活動之用,而香港教區自此每兩個星期便會於這個聖堂舉行彌撒。後來聖堂分別於1948年及1962年曾進行裝修。惟因村內居民遷離,人數逐漸減少。

DSC08737
第二座聖若瑟小堂

直到1990年代,鹽田梓經已人去樓空,再沒有村民居住,聖堂被荒置,只有在每年的五月,鹽田梓村的村民都會回到村落,共聚於聖若瑟小堂,一同慶祝一年一度的聖若瑟節。直至香港教區打算要求停止於鹽田仔的瞻禮,鹽田梓的原居民開始關注事件,並極力希望保留鹽田梓村這個百年的傳統。最後香港教區得到廖氏家族捐助約二百萬元,開始為聖若瑟小堂進行復修,於2004年完工,並於同年5月舉行了重修後第一次的主保瞻禮。其後村民不定期舉辦導賞團,積極推廣有關村內天主教的文化及歷史。

DSC08748

留言 COMMENT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