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鄧族十六個士紳組成的文武二帝會籌建、於清朝道光初年建成的二帝書院,原址本為明朝時的一座文塔,用作供奉文武二帝以興功名,據鄧氏的族譜記載,在此期間族中出過不少考得功名的子弟如首位進行鄧文蔚、鄧英元、鄧晃等等。
而在清朝道光年間,文塔被毀過後,族中的有識之士組成文武二帝會,合資興建書院、購買田地租予他人以獲得持續的資金,為貧苦白石巷子弟免去學費。而在二帝書院建成後,隨即成為當區的最高學府,各地學者都以能來此處講學為榮。
二帝書院整體的佈局與一般書院都是大致相同,均為兩進,但奇特之處在於其入口不在建築物的正面,而在於側面。而在門關位置,內牆設有一土地神龕,入內大龐的前室就供奉了文武二帝、魁星以及財帛星君,後室則為書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