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油麻地天后廟群是香港難得一見的的廟宇建築群。油麻地天后廟於1878年建成後,右邊的公所(觀音樓社壇)和左邊的書院,分別建於1894年及1897年;最左的福德祠(觀音古廟)和最右的另一書院,則分別建於1903及1920年,一列五座以天后古廟為中心就這樣分階段落成,並以四條互通的走廊相連。




1911年廣華醫院落成,惟當時入不敷支。為能夠資助醫院的經費,儘管油蔴地天后廟的值理反對,華民政務司署於1914年將天后廟及嘗產移交給廣華醫院。 1928年華人廟宇委員會正式將天后廟及嘗產58,000多元交給廣華醫院。後來東華醫院、廣華醫院及東華東院統一為東華三院,油麻地天后廟亦改由東華三院負責管理。
第一個在油麻地天后廟旁的書院建於光緒丁酉年(1897年),是一所傳統書塾,由廟宇資助經費,為此區的貧苦兒童提供免費教育服務。後來書院結束後,東華三院曾將其出租,用作店舖之用,如鐵打舖、跌打舖等等。1970年至1972年,書院曾陳列天后廟的文物。後來則改成城隍廟至今,為香港第一個獨立的城隍廟。城隍廟為兩進式建築,中間設有天井,兩旁的簷廊為捲棚頂椽條及桁條結構。前進正脊飾以轉枝花卉及博古圖案。正面簷板刻有中國民間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