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幽探秘:李鄭屋東漢古墓的結構與文物】

李鄭屋古墓以磚塊砌成,磚塊為長方形,平均長40厘米、闊20厘米、厚5厘米,質地堅硬,顏色帶紅偏灰。有部分墓磚上刻劃有文字或花紋,花紋共有十多種,多數圖案以菱形及輪形構成,有些為動物形象的簡化線條。

李鄭屋古墓洞口呈圓拱形,布局為十字形,長約8米,闊約10米。古墓一共有四個墓室,分別為前室、後室、右耳室及左耳室。墓室入口稱為羨道,惟當時在墓室正式出土前已遭到破壞,因而無法了解以前封墓門的過程及砌磚法。古墓地面為方形,前室居中,後室尾部設有一個小鑫。後室和兩個耳室都屬於長方形圓券頂形制。中部為穹窿頂合券頂,是指用磚黏砌而築成券形的頂部,圍合四壁,以承托屋頂,增強結構的強度。

古墓共有58件文物出土,發現時多置於前室,部分現存放於漢墓旁的展覽館內。這些文物對我們了解漢代人民的生活起居及中國飲食文化有極大幫助,能反映當時社會經濟的發展。出土文物可分為陶器及銅器兩大類。陶器多是釉陶,表面有一層青黃色或黃褐色的秞,包括有炊煮器、飲食器、貯器等等共27件;屋、倉、井、灶等模型7件、殘件2件、陶器蓋14件。它們都只有十分簡單的裝飾,多在肩部或腹部刻有幾道弦線。而銅器有碗、盆、鏡、鈴及其他器物殘片共8件,器物多以弦線和獸形紋所裝飾,有部分刻有蓮瓣紋。

留言 COMMENT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