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化活現:油街實現 Oil!】

「油街實現」,位於香港北角12號,於1908年建成,是一所二級歷史建築。其前身為香港皇家遊艇會會所,但今天因為填海的關係,的確令人難已想像這片草皮曾經作為遊艇停泊處。反之,今天的油街12號已搖身一變成一個名為「油街實現」的藝術空間,以推廣社群藝術,並作一個新平台供給大家在視覺藝術上有所交流,讓藝術工作者去實現理想。

「油街實現」一名的由來,其實正是取其地址油街12號諧音,英文則名為Oil!,與中文名稱相連。

追憶到油街實現的前身,香港皇家遊艇會會所於1908年落成及啟用,是一幢兩層高的紅磚建築。後來因為填海工程,香港皇家遊艇會會所就搬離北角,於1938年在奇力島設立新會所,北角會所其後就被政府收回,作員工宿舍及倉庫之用,其後更改為政府物料供應處。

經過九七金融風暴,香港經濟處於低迷的境況,於1998年,政府產業署將舊政府物料供應處以非常低價及短期形式招租,租給不同的藝術工作者及團體。未幾,此處就演變成「油街藝術村」,曾享負盛名,成為發展文化及創作藝術的空間。可惜,後來政府於1999年徵回土地,作為租戶的各個藝術單位只能被逼遷至土瓜灣牛棚。於2000年初期,有私人發展商提出把其改為郵輪碼頭,但因受反對而被擱置。

直到2010年,政府將其活化為「油街實現」,於2013522日正式開放,其後到今天陸續舉辦各藝術活動及展覽。

奇力島,即今天東角以北,東面為銅鑼灣,在香港被割讓給英國以前原叫作燈籠洲,是位於香港島灣仔北面一個小小的島嶼。在英國管治香港期間,奇力島曾是英軍一個軍事要塞,而遊艇會新會所搬往奇力島後,有部分建築的地基則是沿用了島上火藥庫的地基。1951 年銅鑼灣填海工程開展,首先建設了一條堤道連接奇力島及香港島,後來於附近進行填海,奇力島便成為了香港島的一部分。 (圖片來源:Wiki)

留言 COMMENT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