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末尋蹟:逾百年歷史的終審法院大樓】

或許於過去數月的週末,大家不時會經過、停留於此歷史建築附近,卻甚少關注它的存在。它位於香港中環昃臣道、添馬公園旁邊,擁有超過一百年歷史,外部於1984年被列為法定古蹟——它便是終審法院大樓。希望尋蹤覓蹟介紹過此建築後,大家亦能跟隨阿蹤、阿蹟一同於週末再次到訪此處。

終審法院大樓於1900年動工興建,於1912年落成。最初,此大樓作為香港最高法院之用,只設有3個法庭,由一名首席按察司和一名最高法院法官所主理,逐漸接替中央裁判司署的工作。後來由1941年12月開始,於日佔期間,建築被日軍徵用,暫成為其香港憲兵隊總部,加建了拘問室等設施。

後來於1970年代,最高法院再加設了隔間,額外增加了四個法庭。惟1945年香港重光以後,此大樓不足夠容納及應付大量增加的法官人數,於是於1975年,政府決定另於金鐘覓地重新興建一座新的最高法院。

於1978年,最高法院曾因地鐵工程而被逼關閉。當時附近興建遮打站,令大樓出現裂痕,結構受損,須立刻進行緊急復修工程。及此,於1978至1983年,最高法院曾遷至現在的前法國外方傳道會大樓。後來於1984年,最高法院遷往金鐘法院道現址後,此大樓翌年就改為立法局大樓,供立法機關舉行會議及辦公的地方。1997年,香港回歸後,立法局改稱為立法會,大樓亦隨之改稱為立法會大樓。始終些大樓面積不足夠大,以應付立法會漸具規模、議席增多的發展。政府於2002年決定於添馬艦興建新政府總部及立法會大樓,惟因沙士爆發而暫時擱置計劃。後來,於2005年,計劃重新實行,立法會於2009年遷往添馬艦後,大樓移交給司法機構,經復修及翻新後,於2015年作為終審法院的新址,一直沿用至今。

留言 COMMENT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